9月24日,县人大常委会开展全县乡村全面振兴工作专题询问。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李德炳出席会议并讲话,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华红、郑德朝、王秀群、杨洁、吴军出席会议,副县长周素勤到会听取意见,县监委、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负责人及部分县人大代表列席会议。 会议听取了全县乡村全面振兴工作情况的报告,观看了专题询问短片。 “针对视频短片中反映的农业项目申报‘最后一公里’梗阻的问题,如何解决?”针对短片中反映的问题,县人大常委会农工委主任黄金波首先对县农业农村局辛辣提问。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农业基础设施改善问题,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安排,县农业农村局将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对全县进行统筹规划,分年分批对各镇农业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二是加强农业技术指导。充分发挥农业农村部门职能职责,全力搞好技术指导服务,及时解决农户和市场主体在蔬菜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种植问题,全面推动我县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强保险工作协调。会后我们将安排相关股室会同县涉农保险公司与余码头村张彪对接,宣传相关保险政策,将其蔬菜设施大棚纳入保险,提高其蔬菜种植抵抗自然灾害风险能力。”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昌纯诚恳作答。 “关于推进林地园地置换工作的建议,林业局是什么时候接到的,又是怎么推进的?”看完高铁岭镇香柚发展的短片后,县人大城环委主任李姣艺针对林业局提出的问题,林业局也一一作了回答。 会上,提问人针对全县乡村全面振兴工作情况的报告,接连抛出一个个具体问题。被询问的相关单位负责人认真“应考”,针对询问内容讲清具体情况、工作进展和具体措施。一问一答间,“辣味”十足。 “县人大常委会就相关工作提出了宝贵的询问和建议,这些意见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完全赞同、诚恳接受。”周素勤表示,将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扛起乡村振兴与蔬菜产业发展的责任使命,坚持科技兴农、质量强农、品牌富农,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嘉鱼样板”。聚焦问题导向,全力补齐乡村振兴与蔬菜产业发展短板,优化项目申报流程、强化科技支撑、延伸产业链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示范引领,推动乡村振兴与蔬菜产业融合发展,以蔬菜、水产、林果基地为依托,以潘家湾蔬菜长廊、新街嘉野莲藕、高铁岭香柚等为重点,推动“产加销、农文旅”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强化组织保障,凝聚乡村振兴与蔬菜产业发展合力,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全力推动嘉鱼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为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城乡统筹绿色发展先行区贡献力量。 李德炳指出,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近年来,在县委坚强领导下,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产业振兴为核心,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以乡风文明为保障,以治理有效为基础,以生活富裕为根本,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李德炳要求,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以此次专题询问为契机,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强化工作举措,加快问题整改,完善工作机制,全力以赴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全县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新进展,切实把专题询问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实际成效。要提高站位强信心,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加快推进现代化嘉鱼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要把握重点强举措,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要紧盯问题强整改,把问题整改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结合起来;把问题整改与干部素质提升年结合起来;把问题整改与人大建议办理结合起来。要持续监督强落实,县政府及相关单位要坚决扛牢乡村全面振兴政治责任,结合人大常委会后续反馈的审议意见,变“被动回应”为“主动作为”,确保“问有所动、答有所行、改有成效”,以工作实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各项工作走深走实、惠及民生。 |